建筑结构不断发展与创新,与之对应的建筑形式也在时刻地发生改变。分析建筑历史上的每一次新的形制、新的风格的诞生,无不伴随着结构技术的变化。尤其是现在的建筑与以往相比更注重对建筑结构形式的依赖。
建筑结构不断发展与创新,与之对应的建筑形式也在时刻地发生改变。分析建筑历史上的每一次新的形制、新的风格的诞生,无不伴随着结构技术的变化。尤其是现在的建筑与以往相比更注重对建筑结构形式的依赖。建筑师开始要求工程师设计一些在结构上更有价值的方案,工程师德里克.萨格登(Derek Sugden)将之称作“archi-structure”。
1结构历史发展对建筑创作的促进
自人类文明以来的建筑,是根据人的实际需要产生的,受自然物理的限制,并非有意创制形式,更无所谓派别。这个时期建筑的结构系统,形式特点,是由当时的科学技术、环境材料决定的。纵观世界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,我们可以看到,每个国家的建筑创作不仅受到地域气候、国风习俗、思想制度、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,结构技术的发展对当地建筑的创作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。
1.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技术与建筑形式特点
中国古建筑以木材、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,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。此结构方式,由立柱、横梁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,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,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。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、穿斗、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。
中国古代的建筑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,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,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,外墙起遮挡阳光、隔热防寒的作用,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。由于墙壁不承重,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,使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形成优美、**、幽雅且不乏神秘色彩的形式特点。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,尤以屋顶造型较为突出,主要有庑殿、歇山、悬山、硬山、攒尖、卷棚等形式。庑殿项也好,歇山顶也好,都是大屋顶,显得稳重协调。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相比,西方国家建筑师**善于使用石材营造建筑。古希腊、古罗马的石匠就掌握了利用石材受压性能好的特点,把结晶粗沙砾与石灰混合起来,做为石材连接的垫灰,更进而用为混凝土,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大量的建筑事业上,形成了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西方建筑。
1.2近代的建筑结构与建筑革命
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大生产,为建筑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新材料、新结构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试验的机会。钢和钢筋混凝土不仅令近代建筑的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,而且也使建筑的造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1855年贝塞麦炼钢法(转炉炼钢法)出现后,在建筑上应用钢材便普遍了。
为了采光的需要,铁和玻璃这两种建筑材料配合应用,在十九世纪建筑中获得了新的成就。1829~1831年较先在巴黎旧*宫的奥尔良廊顶上应用了这种钢构件与玻璃配合的建筑方法。这种构造方式对后来的建筑有很大的启示,以至今天随处可见的玻璃盒子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,采用钢构件与玻璃作为建筑支撑结构与围护结构。
钢筋混凝土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广泛地被采用,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和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建筑史上的一件大事,在本世纪头十年,它几乎成了一切新建筑的标志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直到现在仍表现了它在建筑上所起的重大作用。
1.3现代建筑结构与建筑创新
在**次和**次世界大战之间,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。在建筑上已有了成熟的经验与手法。现代建筑的思潮已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。在**次世界大战之后,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,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,直至今日,建筑结构的变化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创作。
经过了两次大战之后,建筑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,特点是把十九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、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。高层钢结构的产生推动了高层建筑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,日益增多的电影院、室内体育馆、展览馆、飞机库等大跨度建筑,通过壳体结构、网架结构、索膜结构得以实现。新结构、新材料、新技术推动建筑创新,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影响着建筑创作。
2结构构思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
建筑的功能与形式,必须依附于相应的结构技术,建筑不可能是脱离了结构技术的纯艺术创造。依附于结构技术,就不可避免地被结构技术渗透,表现出结构技术的特点。一个成熟的建筑艺术形式,因此也同时是结构的艺术形式。一个成熟的建筑风格,必然是这两方面以及相应的功能要求的和谐融合,结构构思影响建筑创作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摆在了建筑师的面前。
在建筑创作过程中,结构构思会左右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,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的形式进行结构构思,使结构适应形式,较终完成创作。结构构思作为建筑创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建筑的外部形体特征。我们可以从建筑形体的不同外部特征入手,分析结构构思在建筑创作这一阶段所起到的作用。
结构形式或结构几何形体的确定,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。除了使用空间的大小、形状及其组合关系外,诸如建筑的采光、照明、通风、排气、音响、开启面、排水等要求,很多时候都与建筑结构形式密切相关,而这些因素却是我们在进行建筑方案创作时容易忽视的。
结构的合理性是在相对意义上讲的,主要受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工作性能的制约。在结构构思的较初阶段就要注意到,既不能单纯地强调结构合理而不顾建筑的使用要求,也不可迁就使用要求而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大的弊病和麻烦。富于创造性的构思,总是这二者较为**的结合。
3结构体系的确定与空间组织
在现代结构技术的条件下,空间的组织在水平向和竖向上都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,现代建筑中有关空间组织的艺术手法,如空间的分割、穿插、延伸、开放等,是建筑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。在结构基本形式已经明确的情况下,结构体系的较终确定与建筑空间的组织调度必须同步进行,二者互相制约,这是在进行结构构思时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在整体结构形式已经确立的前提下,依据空间组织需要来合理调整结构形式,从而可更好地满足对空间的分割、空间的延伸以及空间的开放要求。根据空间分割要求处理结构形式,本章从空间的水平向分割、竖直向分割与三维空间的分割三个角度分别加以阐释;根据空间延伸效果,可以在结构的底部,也可以在结构的中部和顶部分别进行延伸,具体应考虑结构的承受性和适应性;根据空间开放程度,可以开放建筑的顶界面,也可以开放建筑的侧界面,以及顶界面,并在结构处理上采取相应考虑。按照空间组织的需求考虑具体的结构构思,不但可以方便结构计算、施工,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而且对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来说,也是进行建筑创作创新,开拓设计思路的好办法。
结语
结构是建筑的“骨骼”,建筑结构与建筑形式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。无论是从古至今,还是国内国外,结构技术的发展是导致建筑形式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,也是建筑创作创新的重要源泉。建筑创作中结构构思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、准确地理解建筑、设计建筑,是建筑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创造性思维。了解结构构思对建筑创作的影响,熟悉结构构思的一些常规手段,对一个建筑的形式、空间乃至细节的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,是每个建筑师必须掌握的本领。